知名茶文化学者周重林在《和苏东坡吃茶》中以茶为匙,解锁苏轼50余篇茶诗茶文,辅以权威注解与流畅白话,还原宋代点茶、斗茶、分茶之雅,透视东坡“人间有味是清欢”的生活美学。本书既是一部宋代茶史,也是一份寄情于盏、疗愈当下的慢生活指南。即刻下载电子书,与苏东坡隔千年共饮一杯清欢。
一盏茶,照见东坡的旷达
世人皆知苏轼会写“大江东去”,却不知他更爱在夜深风静时“松风煮茗”。周重林在书中首先抛出疑问:是什么让贬途中的东坡仍能以茶为友、以汤为药?答案藏在诗行间——茶于他,是“清欢”二字的实体化:不论黄州猪骨还是惠州荔枝,只要炉火上有雪水煎茶,便可把命运的酸涩调成回甘。
宋代茶事全景:从龙凤团到分茶戏
作者以苏轼诗文为线索,拼合出北宋饮茶生活的完整拼图:
- 龙凤团茶:皇室专享的蒸青团饼,经东坡之手成为文人雅集的核心;
- 点茶三步:炙茶、碾罗、击拂,苏轼在《试院煎茶》里写得浪漫至极,“蟹眼已过鱼眼生”一句让水火之变成视觉诗;
- 斗茶与分茶:民间比汤色、比水痕,苏轼却玩出“茶百戏”,以汤花作画,雪中绽梅,堪称宋代“拉花”鼻祖。
书中配以手绘步骤图,零基础读者也能复刻一场900年前的茶席。
50篇诗文里的茶语新译
周重林精选苏轼茶诗、茶文、尺牍共50篇,逐字校勘,给出“学术级”注解与“口语化”译文。例如《汲江煎茶》名句“活水还须活火烹”,旧注多囫囵带过,作者结合《茶经》与宋代盐茶法,指出“活火”乃炭火之有焰者,才能激发江水的“活性”,瞬间让现代科学里的“溶氧量”与古人经验互证。每篇译文后附“东坡茶话”小专栏,把官场、乡愁、医理、禅机娓娓道来,像一场深夜播客,轻松却长知识。
清欢哲学:当茶遇见人生逆境
书中最动人的章节是“清欢七境”。周重林把苏轼一生按七次贬谪划为七重茶境:密州粗瓷、徐州甘泉、黄州寒井、惠州山泉、儋州江月……每一次跌落,都是一次茶汤滋味的升华。作者提醒读者:真正的“清欢”并非避世,而是“把苦味煎成回甘”的能力。读罢掩卷,再饮杯中绿茶,竟能尝到一丝宋代的月光。
把宋茶搬进当下:实操指南
附录《东坡茶食单》提供10款可复刻的宋代茶点:蜜煎金橘、酥琼叶、五香蕈脯,材料超市即可购得;另有《今日点茶极简工具清单》,百元以内搞定茶筅、建盏、小炭炉,让“宋式下午茶”不再停留在博物馆。作者甚至给出“打工人版”速泡公式:3分钟微波炉烧水+电动奶泡器击拂,也能打出绵密“雪沫乳花”,仪式感瞬间拉满。
为什么今天还要读东坡茶
当外卖奶茶占据手边,周重林用这本书提醒我们:茶可以不是“续命水”,而是“暂停键”。苏轼在赤壁下煎的一壶水,仍在替我们回答——慢下来,才能看清自己。把电子书放进手机,通勤地铁里读两页,仿佛听见900年前那句低语:“且将新火试新茶,诗酒趁年华。”
评论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