瑞鸣音乐2007年力作《国乐炫技XRCD2》集结宋飞、张强、赵家珍等六位民乐翘楚,在央视480㎡录音棚同期灌录《十面埋伏》《二泉映月》等十首神级名曲。录音大师李小沛亲调自然混响,日本JVC做母版,WAV+CUE无损保留千年古琴、琵琶、二胡的呼吸与金石味,堪称华语发烧史上最不可复制的炫技现场。

一张让器材现形的国乐试金石
如果你用《国乐炫技》测试系统,会发现它像高倍显微镜:琵琶轮指扫过的空气湍流、二胡擦弦飞起的松香粉末、古琴面板共鸣的“膛”音,甚至排箫气流掠过竹管的温度,都被李小沛的Neumann M49与STUDER 24轨磁带机牢牢擒住。日本JVC的XRCD2镀层把20bit/48kHz母带中-100 dB的弱音细节也压进CD塑料片,家用机即可解锁“录音棚皇帝位”。
十曲连播,全程高能
- 十面埋伏——张强琵琶+王建华中国鼓,楚汉刀光剑影在1㎡里刀刀到肉
- 高山流水——筝箫争答,宋飞二胡滑指把“巍巍乎”三字唱成山峦
- 阳关三叠——赵家珍唐琴“九霄环佩”三回九转,泛音像渭城朝雨打湿眼眶
- 夜深沉——板鼓与京胡咬尾追逐,0.3秒瞬态起落测你功放控制力
- 小调——梆笛碰上马林巴,中原市井与南洋夜色撞杯
- 霓裳羽衣——琵琶古筝牵手阿拉伯鼓,盛唐胡风旋出8字立体声像
- 将军令——扫弦齐奏瞬压-4 dB,低音炮迎来弹性大考
- 二泉映月——宋飞用“压揉”技法让无锡巷口的月光滴成银锈
- 潇湘水云——古琴滚拂如湘水拍岸,水面反射的次低频需靠音箱倒相孔“看见”
- 赛马——全乐器群奏,万马奔腾的尘土在480㎡棚顶反弹出3D声幕
同期录音,一次过不NG
瑞鸣坚持“乐队面前无隔板”,所有演奏者呈半圆分布,主话筒Decca Tree悬于3.5米高空,辅助点鞭仅作轮廓补光。一次成型,杜绝“贴面膜”式后期混音,因此你能听见弓弦摩擦时真实的“嘶”与“嗯”,那是音乐家呼吸同步的证据,也是数字时代最奢侈的“人情味”。
器材党听什么?
- 低频:王建华的建鼓敲击像心脏起搏,60 Hz下沉必须呈“气垫”状,松散发闷即驻波没管好
- 中频:宋飞二胡3 kHz的“鼻音”是否温润,可判断音箱中音单元厚度
- 高频:杜聪排箫的10 kHz空气感若出现金属毛刺,说明CD机时钟 jitter 偏高
- 声场:央视大混响尾音需延续1.8秒仍清晰分层,左右15°处应能“看见”常静古筝的21弦列
把现场搬回家,只需两步
- 下载WAV+CUE,用Foobar2000载入CUE,即可原样还原无压缩44.1k/16bit PCM
- 刻录XRCD2或播放硬盘无损,音量旋钮顺时针到11点——让乐器定位与真人同高,闭眼即穿越2007年那个夏夜,480㎡棚顶的钨丝灯仍有余温。
国乐之炫,在技更在心;录音之炫,在真也在燃。当十位名匠同时拉弓、拨弦、击鼓,空气被切成肉眼可见的声浪,你只需按下PLAY,就能让客厅秒变金色大厅。
评论 (0)